《感悟周边》专栏系列之一:“周边三史”对语录

发布日期:2019-05-20浏览次数:6377

(作者:五华山人、彭彬)


有感于记者彭彬女士搜孤网站8800字《世华专访:“周边三史”留下了“一带一路”上的“云南记忆无图佐证的遗憾

有感于当年国务院领导对“一省边贸史”的评价、国家主席出访首度接受一国友好史中外国友人赠书之拼图彩页、国民党主席异域首度接受“一族移民史”中国民党后人赠书

有感于 一人编著史”,透过民间外交,史入有关国、省之馆、会、院、校收藏,彰显“中国形象、云南特殊、实践的理论、学术的空白”;

有感于历经“独步山洪险落沟,军车赴师轮朝天,四清灭火护仓房,文革抑派遭关打,越战前线枪炮伴,缅甸飞石扑面拐,昆曼探路人险亡,三辨形象免封杀”的大惊小险生死八劫之后,

再逢“清明化吉观音”之九死一生次日,得与“周边三史”有缘人再次相聚,特增微信首发史照拼图佐证彭文

 

人物介绍:张瑞昆,男,前云南省东南亚研究会会长,原云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副厅长兼对周边国家经济贸易管理局局长,前中国驻老挝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

   张瑞昆主持编撰的《云南边贸史》(8卷,内部发行),作为业界权威著作由中央、省级主管部门及云南边境8州市政府存档备查;张瑞昆编著的《走近老挝》(中国商务出版社)、《走进老挝》(经济日报出版社)、《走进中老建交50年》(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三部曲”被中、老、澳三国四馆五会及中国外交部、商务部等相关部门收藏;张瑞昆编著的《金三角的云南人》(上、下集,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被中、泰、澳三国五馆及大陆一院四校、台湾八会六校收藏,并礼送台湾国民党主席。

   上述“周边三史”系列著作共计13部,500多万字,以其详尽权威的一手资料、鲜为人知的外交内幕、真实的故事实录填补了中国与老挝、泰国、缅甸、越南研究之部分空白,留下了“一带一路”上的“云南记忆”。

 

 

实录一省边贸史——五华山人的“边贸情缘”

      真正边贸,效益四国,源自八州,史入五馆”,这句话既是对云南边贸的中肯评价,也是对《云南边贸实录》一书的高度概括。

    《云南边贸实录》成书于2000年。这部书“对云南边贸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分析介绍,是一套具有重大理论特色和实践深度、经过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长期磨合、共同推进的活教材”(云南省《边疆贸易》第3期评语)。

     张瑞昆主持编撰的这部书,按综合、总结、报告、文选、周边、地州、史照等版块分为8卷,收录重要政策21个,与周边三国经贸合作统计资料19件,研究云南边贸分析报告及文章378篇,用21个篇章展现了自上世纪80年代云南边贸起步以来的15年间云南沿边8地州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在边境线上扩大经贸合作、睦邻友好、繁荣稳定边疆的历史轨迹,其中涵盖大量官方外交、高层互访、民间交往、生意往来等未曾公开过的情况,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了云南省扩大沿边开放、拓展周边市场的史实。

   云南省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是我国与东盟各国接壤最多的边境。从古代“南丝绸之路”开始,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各国就一直有民间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

    1985年开始,云南边贸崭露头角,1989年—1999年间,云南边贸艰难开拓、曲折发展。至2000年,云南边贸达29.49亿元,占全省外贸额的19.65%。

    1991年4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对云南边贸题词:发展边境贸易,促进中缅友好。1992年7月,田副总理再次题词:利国、富民、睦邻、安邦

      1995年2月,时任外经贸部部长吴仪说:“我这次看了你们的西双版纳和德宏,特别是德宏,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边贸。应该发挥地缘优势,作好边贸这篇文章。”

  

 这就是“真正边贸”一句的由来。

    从1992年9月至2000年6月,张瑞昆一直担任云南省边境贸易管理局局长。此时,边贸是云南与周边三国开展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方式,是云南边境县市脱贫致富的重要财源。《云南日报》“世纪交替  百年回眸”专栏曾指出:九十年代边贸迅速发展是云南20世纪云南以开放促发展的十二件重大史实之一

    《云南边贸实录》集中收集、记录了那个阶段云南边贸的历史轨迹及真实故事。

——1995年8月,缅甸、老挝、越南三国贸易部部长应云南省政府及昆交会组委会之邀率政府代表团齐聚昆明,出席第三届昆交会开幕式,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三国正部长齐聚参会

   ——1996年,缅甸首都仰光首届国际博览会,缅甸国家主席丹瑞大将等国家领导人一行在开展前参观了云南展厅。

  ——1998年,借中越两国政府签订《边境贸易协定》东风,应越南政府之邀,47家越南公司与首航访问首都河内的50家云南企业举行对口会谈并达成多项贸易协定。当年,滇越贸易达6862万美元,创历史记录。

   ——2004年,在两国政府全力支持下,云南与老挝建立“滇老合作机制”。

 

……

这就是“效益四国”一句的由来。

    云南有长达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怒江、保山、德宏、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红河、文山8州市27个县市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山水相连。边民互市、商贾贸易、立项合作的史料及故事成为《云南边贸实录》成书的基础。张瑞昆说,《云南边贸实录》是一部从实践到理论的著作,“源自八州”从此而来。

    且有《边贸铭》为证:國有遠近,知交則名。邊有長短,有貿則興。斯是邊貿,外貿之母。互市趕街天,小貿找商賈。立項謀經合,陸河共相通。可以睦鄰邦,富邊民。有聯撿之治理,有誠信之塑形。外貿東南亞,內貿全中國。吳儀雲:真正邊貿。  

      十八年后中国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挡案馆、云南大学图书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云南文学艺术馆收藏此书

   这就是“史入五馆”。

 

 

编撰一国友好史——五华山人的“老挝情缘”

     锁定老挝不放松,立身原在务实中,千寻百问终无悔,双赢需借东南风。”张瑞昆戏称自己是“啃老族”。

 

      1991年,他首次带团出访老挝,参加云南国际公司与云南省交通厅公路局承建老挝南塔省飞机跑道交接仪式;1997年,他3次出访老挝,参与见证中老两国经贸技术合作委员会成立协定的签署、为国家领导人出访受命率云南团担任先行、陪同省领导出席中方承建老方经营管理的水泥厂的交接仪式。

       在他主持编撰的《云南边贸实录》《走进中老50年》中,这些细节成为书中重点表述内容之一。

     老挝是湄公河流域辐射周边五国唯一的内陆国,地位极其特殊。1957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纽约时报》载文称,老挝是东南亚的“瓶塞”,“失去老挝就会失去整个印度支那,东南亚的各种战略物质就将全部失去”;美国总统肯尼迪明确说过:“如果老挝不是插进美国心脏的一把匕首,也是通向东南亚的大门”。

       中国与老挝交往的历史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明朝时期,两国交往曾达到鼎盛。

      1961年,中老建交。在随后长达11年的抗美战争中,中国派出军队助其修建北部公路,并从外交、经济、军事等给予无偿援助。

     

        

    1979年,中美建交,中国对越南实施自卫反击战,老挝卷入中越冲突并公开谴责中国,中老关系一度恶化。

    1988年,中老两国再度互派大使,恢复关系正常化。

    2000年,中老两国明确建立“长期稳定、睦邻友好、彼此信赖、全面合作”的双边关系。

    2009年,中老正式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13年,中老关系上升为“互信互助互惠”的命运共同体

      

      2000年9月至2005年1月,张瑞昆奉命赴中国驻老挝大使馆出任经济商务参赞,身临其境,他更深入地感悟了老挝。

    此时,正是中老进入战略合作、互利共赢的重要阶段。

    工作经历使张瑞昆对老挝及中老邦交历史越了解,越觉得国内研究老挝资料太少。“必须尽自己所能填补空白”,使命所致,他开始思考如何用笔触留下自己所见所知所识以及自己对中国形象、云南形象的思考。

    2006年,离任回国的张瑞昆编撰了他的第一部有关老挝的专著--《走近老挝》。该书从老挝外贸回顾、老挝外资展望、老挝生态旅游、老挝法律法规等十个方面立体展示了老挝经济全貌。2006年,该书由中国商务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1年,张瑞昆在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他的第二部专著--《走进老挝》。该书详细归纳了近十年来老挝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特点,叙述了新时期的中老关系,献礼于中老建交50周年

      2017年,张瑞昆第三部专著--《走进中老50年》由香港天马出版集团出版发行。该书以编年体和记事本末体的形式,用“岁月足迹、血染风采、名家言论、文英笔记、定辉报告”等专题实录了中老建交50年来社会、政治、经济、外交、中老关系等方面的重大事件

      

  

    通过20多年对官方、民间大量资料的收集整理,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张瑞昆沿着老挝历史和中老关系历史这条主线,以权威的史料、详实的数据、专业的见解和实用的借鉴,对老挝的基本国情、经济结构、受援、外贸、外资、财政、金融、旅游等方面进行了150多万字的精要解读,同时辅以上千史照,对老挝民俗、文化、节庆、风土、生活、环境、建筑、风光、外交、口岸、旅游、文物等国情精华进行了形象展示,用12年时间完成有关老挝的“老三篇”。向读者传递了中老交往众多“理解昨天、实践今天、策划明天”、“友好、互助、宽容、实惠”的信息启迪。

       在“老三篇”中,云南在中老合作中的特殊地位作用一再被提及

       中国唯一与老挝接壤的地缘优势,导致滇老人民同饮湄公河水,婚姻互通、贸易互达、相互侨居、宗教传播等民间往来密切,国省情谊深厚。老挝人民革命党总书记、国家主席朱马里·赛雅颂回顾历史,深情期盼“云南在中老合作中具有特殊作用。”“让老挝和云南有特别关系。”

  

   张瑞昆对此深表认同。他说,“近20年云南的周边外交史,就是寻求共识、互利双赢的高层外交、边境外交、民族外交、经贸外交、交通外交、禁毒外交、文化外交、情感外交、心理外交史”。

   他认为“滇老特殊关系”由高层互访、跨境人文、过境物流、传媒互动、专案合作、滇老年会、院校培训、学术论著“八座金桥”搭建而成。

   他以中老合作工作组年会、双方交通运输电信合作、云南学者介绍老挝专著、云南传媒宣传老挝、云南主办的中国《占芭》月刊在老挝影响力、教育合作、滇老论坛等十个案例叙述了滇老文化交流中的云南形象;以云南国际、云南路桥、云南建工等云南企业援建老挝的故事叙述了中老经贸合作中的云南形象;以滇老多次高层互访实录叙述了高层交往中的云南形象……

  《走进中老50年》出版后,被中国驻老挝大使馆、中国老挝及老挝中国友好协会、老挝中国经济贸易技术合作委员会及老党中央联络部、老挝国家经济研究院、澳洲国家图书馆、中国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挡案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等部门收藏,并被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作为馆藏。而此前出版的《走近老挝》、《走进老挝》两部已全部售罄、一书难求。

      

     2017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再度访老,百忙中在会见奔舍那家族友人互赠史照(见《走进中老50年》彩页6)时指出,“你们了解中老两国文化和历史,现在又是两国友好事业的直接参与者”,“希望做两国世代友好的传承者和接班人,牢牢抓住中老关系发展的契机,为打造中老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中老情谊、岁月足迹、群英奉献、双昆搭桥。”“历史,应该铭记,为中老友谊奉献牺牲的人们!”看來,张瑞昆成书的目的不是梦想。

   

汇粹一族移民史——五华山人的“云南情缘”

      开卷诗画字联照点出主题,是本书一大特色

      从禅画名家印严题写书名“金三角的云南人”,到“华裔传奇名异域,夏商滇士历艰难,族居戎驻金三角,群聚精英兴家安”的“华夏族群”藏头诗画;

  

    从来自北京洪常春先生的“美哉斯地游客乐,茗茶飘香世传闻。三代同堂增福地,两语齐学展翅天。族群六十坎坷史,二公韬略青石铭。墓地朝北思故乡,餐饮云南味难忘”书法,

    到云南国学书法名家赵浩如亲书读后感“当年奔战忆倉皇,一別沧桑游子茫,异域秋深去国累,故山云重客心惶。悲情应叹山河隔,矢志难辞鬓髮霜,三十功名谁与论,八千里路梦魂长”的诗书等,

  

     

    皆展示这是一部集台湾、泰北正史名著之纲要,得金三角云南乡亲之鼎助,记述泰北云南人,成千上万位云南籍子孙在泰北金三角宏扬华夏文化精、气、神,“为民族爭生存、为祖宗爭光荣、为子孙爭人格”的书。

    据张瑞昆言,送书昆明军区军旅名作家彭荆风前辈时曾告,您的书记述了当年这支败军是如何从云南“走出去”的,我的书则记述了这支孤军在泰国是如何“活下来”的。

   

     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有关金三角、特别是泰北这支华夏云南族群的史料档案,在国内却基本是空白。如不戲說,無編劇,唯史實,海島對面的我們,是沒有多少話語權的!

       张瑞昆决心填补这个空白。  

       为此,张瑞昆十进金三角,成书二十載。

      “从宏观、学术等方面填补了中国国内60多年关于泰缅寮金三角云南族群研究的空白,还原了泰北云南人的历史地位”,《世界日报》报道如是说。

     在《金三角的云南人》一书中,张瑞昆将泰北金三角的蜕变历史总结为“死里求生、重教兴学、血浓于水、感恩戴德”十六个字;

      将金三角的云南族群定位为“泰皇感恩蒋总统而容留泰国并对泰国有恩的武装移民族群”、“饥寒交迫时蒙台港救助的华夏族群”、“不以祖国为敌、耻以毒品为伍的族群”、“历经坎坷仍坚持弘扬华夏文化的族群”。

  

     

   

    彰显中泰情缘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张瑞昆概括为文图的“感恩获得入境权、安边擭得定居权、平乱获得决战权、交枪获得入籍权、宽容获得求学权、台助获得发展权、利国获得传承权”这七个节点。

      彰显编著特色为引人注目的则是,张瑞昆之“七奇”、“三思”:

一奇--泰北金三角的“云南人”及军政要员,上至将军、府尹、侨领、先生,下至官兵商贾、布衣百姓、伤残士兵,还有云南省内外关注者等之百人名签一纸扇

    

      二奇--仅有“一名老者的编辑室”,上千个日日夜夜感悟、自主精选台湾、泰国原著及泰北义民文史馆珍藏(1950--2012)编年史实人物特色传记, 重在真实性、系统性、完整性、归纳性

  

     三奇--第二代国内共产党老兵十进泰北金三角,诚心求教在世高人,两代国外国民党老兵及后人心动提供珍藏文图,并得到认同

    四奇--微信、拼图、反思 ,横空及时求真,补缺未留遗憾。

   五奇--一个境内云南人孤笔五年写一群境外云南人,未能按常规,却在香港出版,泰北金三角地区面世

     

六奇--古稀老叟智力得到三代亲友及各地战友、朋友财力民间资助

七奇--两国(中、泰)三地(台湾、云南、泰北)华夏文化结合;大陆名家书法显示精粹,印証台湾、泰国名著史实精华

      面对雷雨田将军“是不是共产党派你来的”多次突然发问,

 

    张瑞昆扪心自问后的答案是:“一思云南乡亲情缘触动我;二思泰北族群形成吸引我;三思华夏文化传承震憾我!

    通过考证和研究,他按照对这个族群生存发展的历史节点进行梳理,立“四論”、踐“四首”、析“三字”依史串联起整个故事。  

     笔者认为,这部书回答了从1950年到2012年,从“活下去”到“好起来”,从段希文雷雨田,两任流落异乡的中国国民党军灵魂人物如何带领这支“败军”死里逃生、创造辉煌?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第一个关键:“恩字当先得生存”。如,二战结束后,泰国作为战败国,面临被瓜分的命运。1943年,在开罗会议上,蒋介石提议讲泰国前途交由泰皇室自己决定,得到罗斯福、邱吉尔、斯大林一致同意。由此,泰国保住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1961年,滞留泰缅边境的这支“蒋残匪”部队被缅甸驱、联合国压、台湾逼、中共打,惶惶之下逃到泰国边境,在丛林中四处躲藏。泰国皇帝普密蓬感恩蒋介石当年的情谊,同意该部队及眷属进驻泰国边境为其守边,并安排边境上13个的点让他们住下来。

  

      第二个关键:“农业观光雙管定位”。如继“抗日军中人、谋略治军人、族群创建人、教育奠基人、泰旗覆棺人、军民感恩人”段希文将军1980年辞世,雷雨田将军接任最高指挥官,深山悟道扬兵法,“两篇文章、三心外交、四面运筹、五世其昌、六道谋略”,特别是用後半生的行與言譜寫的六大謀生兴族之“道”證明:在遵循“道”之原理,實現“上下同意以戰求存”的同時,延伸發揮,運用到“左右同意雙管定位、內外同意情動臺灣、得失同意傳承文化、根枝同意心連華夏、行止同意無為而治”這幾個關係族群子孫後代“活下來”、“好起來 ”的關鍵問題上,实现了“泰国开心、台湾安心、大陆放心”,果如其客廳一副對聯所言:“眾悦眾喜”,“爾壽爾昌”。

   

       第三个关键:“文化传承立根基”。如柏杨先生在《金三角 荒域》中记载:“在段希文将军时代,对中华本位文化的维系上,态度是强硬的位于美斯乐的兴华中学,用中文授课,华语教学,悬挂中国国旗。”“雷雨田将军继任后,很快看到了第二代、第三代的教育问题,他采取的措施是:把中华学校纳入泰国教育体系。”

       张瑞昆在考察中,被台湾绘制的一张地图深深震惊了。这是一张泰北华夏华文学校地图,上面标注出泰北清迈、清莱等省90多所华文学校的地址。多位云南籍老人对张瑞昆说:“缴枪可以,民族文化不能放弃。

   

     2011年底,张瑞昆在大量查阅美斯乐泰北义民文史馆资料、查阅台湾文学作品和音像制品、查阅泰国和东南亚各国的一些报刊杂志,访谈雷雨田、陈茂修将军及众多侨领后,从“族群认同、兴学重教、碑文字画、移民史迹、著书立说、会馆庙像、中国茶道、云南餐饮、乡音乡情、墓葬习俗”10个方面写出了《华夏文化在泰北》,

  

    验证了前李弥“反共抗俄大学”教官、清莱黄埔校友联络处主任、92岁的抗日老军人涂刚前辈在本书“读后感”中着重指出的“泰北云南人今后穩步前行的重点之轴,在于‘承和传中华正统文化’,它是最巨大的无声动力。……它是民族的‘灵魂’,古今往事,历历可证,朝代的阅墻、廝杀、分分合合,终必走入中华文化规范的道路”的警语。

  

      泰北华人只占世界华侨的1%,而在2000万泰国华人中,云南人只占了30万,但他们却拥有东南亚最大的文史馆“泰北义民文史馆”。馆内展示着关于历史回顾、人性关怀的文史资料和照片,充满着反思、感恩、包容、尊重与接纳,没有政治、没有仇恨。

   

     2017年11月,国民党主席吴敦义首访泰北义民文史馆受赠此书时,称为“珍品”,表示“要多了解国军遗留异国的悲壮史迹。”

   

        权威人士评价:该书确立了泰北族群的形象、弥补了国民党史的不足、填充了云南省志的空白、剖析了文史馆立的基石

       循此不难理解,泰北义民文史馆、泰国云南会馆(且书赠泰国九属会館)、泰国清迈大学及清莱皇太后大学、澳洲国家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档案馆、云南省社科院、云南大学及台湾6所大学为何关注收藏此书。

      

     

     关注一人編著史——五华山人的朋友情缘

 

     79岁的清莱广东籍闻侨,著名“白廟颂”作者张曙光先生一首“读《金三角的云南人》有感”首先点出了,张瑞昆是一个人的工作室

 

     学术著作的面世必须具备缺一不可“成果、认同、经费”条件

      笔者意外驚奇的发现,张瑞昆编著“友好史、移民史”这两部书的三大要素全部源于民间外交。“得道多助”、“众人拾柴”的“朋友圈”开卷后比比皆是。

       先看《金三角的云南人》的四篇“序言”及封面

       有前李弥“反共抗俄大学”教官、92岁的抗日老军人涂刚无偿奉献获獎作品《细说泰北云南人》为本书代序;

   

    

    有云南著名爱国侨领梁金山先生之孙、雷雨田将军的随身参谋、保山人梁自元无偿奉献《我是云南人》为本书代序;

    有前国民党云南腾冲县县长、第三军副军长刘绍汤将军之女,国民党第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泰国《世界日报》记者刘黎芬女士无偿奉献42万字《异域留踪》书中《乐天好客云南人》一文为本书代序。

     书的封面也不吝文字,十分醒目的指出:“这是一本年过古稀的云南老朽自筹,十进金三角,用五个年轮,上千个日日夜夜汇集台湾出版之本世纪以覃怡辉、沈克勤、龚承业、石炳铭、撒光汉、柏杨先生及汪咏黛女士等为代表的作者真实记录、反思这个族群前、后31年之正史的书。

   

     这是一本源自‘泰北义民文史馆’,得益于李泰增主委、曾化仪馆长、李凤珍女士;得益于雷雨田将军及女儿雷虹女士、陈茂修将军;得益于清莱黄埔校友会涂刚主任、满星叠大同中学梁自元先生、泰北建华综合高级中学黄通镒名誉校长;得益于泰国曼谷《泰国风》吴小函总编辑兼执行社长、《世界日报》驻清莱府办事处田景灿主任、清迈侨领李健圆女士、马剑波先生等至亲好友增补文图史实的书。”

       其汇粹百家精华之心声溢于言表!

       再看《走进中老50年》“序言”片段:

      老挝中国友好协会秘书长西昆·本伟莱编辑《老—中合作成果(1997-2007)》、《老—中友谊万古长青(1961-2011)》、《中—老友谊之桥(1961-2016)》从老挝的视角展示了老中友好合作片段,与“老三篇”之三的本书对接,形成了“双昆搭桥”的佳话!

   

        文英笔记”节选革命前辈梁文英同志的调研记录。老挝史实 、老领导实事求是、刻苦学习的精神弥足珍贵,启示良

  

     血染风采”是本书特色篇章。2010年7月版黄凤贵、吴宝珍主编《援越抗美、援老抗美秘闻录》、2015年3月版蒋功著主编《忠魂》、5月马金案三著版之《援越援老抗美见闻》,2016年4月蒋功著主编再版《热血》等不少专著展示了中国军队援老抗美战史的感人片段。

      辉报告”则传承《走近老挝》的編辑风格,展示陈定辉先生持续、全面、真实地再现老挝从“陆锁国”向“陆联国”演变的2006—2016年。

      杨明评书”回答了外经贸学者的一些视点。透过滇老经贸,似可解析云南边贸的来龙去脉。

  

      

  出版经费从何而來?书中也公开的告诉你:

       “感谢上海贝尔公司老挝办事处中国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云南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及具有深厚“老挝情结”的刘鹏程、李卫东、赵文宇、周志刚、刘金鑫、李举惠先生等个人关注赞助《老三篇》的出版!

   

     感谢中国十大神剪之汪元、书法家洪常春徐膺玺先生为本书剪纸、书联!”

   

        “‘没有你那有我?’每当这部书编辑得到所述列名人等提供重要史料、史照、书法入书,及92位出版发行捐助乡亲的相继出现,使这部书(《金三角的云南人》)得以如愿面世时,我心中会常常想起台湾电影《搭错车》主题曲的这句歌词!”

   

      

    人生的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语)。年过古稀的张瑞昆之《东盟形象启示录》《中国形象特色录》《云南形象沉思录》三组文章,似应是他的心声

       在“周边三史”被中国首家综合性艺术馆“云南文学艺术馆”收藏之际,张瑞昆对二十多年成书奉献的感悟认同是,“幸福不在於别人給予你什麽,而在於你做了什麽?”“感恩则是幸福安乐的源泉!

    

      张瑞昆告诉我,“周边三至少报告国民:“一带一路”上三个“节点”之“命运共同体”形成的史实;“厚德载物”,填补国内空白的“云南记忆”,留下了“在路上”如何彰显“云南精、气、神”的思索启迪;并非“文学创作”,却具备“在路上”“文学创作素材”的无可替代价值

  

     

 张瑞昆还告诉我,之所以史赠中、老、泰、澳四国馆、会、院、校及有关部门、企业、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等,其目的有三一想彰显“抛砖引玉”,确立“周边三史”的地位——中国的形象地位、云南的特殊地位、实践的理论地位、学术的空白地位;二想彰显“民为邦本”,让军民奉献、边民交往(移民、边贸、文化传承……)走进历史,得到国民、最高学府关注、理解、确认、研析(云南边贸、援老援越参战老兵、泰北金三角云南族群很在意这点);三想彰显“继往开来”,给有志后继者,家族子孙,留下一份“求真务实、以史为鉴、勇于探索、推陈出新”的精神遗产。

       作为云南省东南亚研究会的前会长,他曾经常组织周边专题学术讲座,受邀为东南亚研究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们授课。

     

   

    著者痴、识者智、读者明、传者缘、助者福。北京知名军旅书法家冯书田将军应邀欣然提笔,书写了张瑞昆的十五字心得。

    

   他用留下了一带一路上的“云南记忆”。

                                                                戊戌年清明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图书馆 版权所有 © 2017 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