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21 , 浏览次数:50
2025年10月中旬,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杨玉良及其云南省杨玉良院士工作站团队,先后在西藏、山东两地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古籍保护,特别是贝叶经保护与研究的深度考察、学术交流与技艺培训活动。两次活动各有侧重又相互呼应,共同为我国古籍保护事业的“寻根溯源”与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西藏行:聚焦贝叶经保护与研究,深化民族文化交流
10月12日至15日,杨玉良院士工作站团队成员应邀赴西藏拉萨,参加了由西藏大学藏文古籍研究所主办的“贝叶经研究保护研讨会暨修复技艺培训”。期间,团队成员围绕贝叶经的保护、修复与研究等核心议题发表了主题报告,分享了前沿成果与见解。同时,团队还深度参与了古籍修复技艺的专项培训,通过理论研讨与现场实操,与同行专家交流了宝贵经验。此外,团队一行受邀前往布达拉宫博物馆,对馆藏贝叶经的存藏现状与保护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此次赴藏交流,不仅有效提升了我国贝叶经的整体研究保护水平,更深化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融,为未来贝叶经研究领域的跨区域合作与资源共享奠定了坚实基础。
山东行:院士率队“寻根溯源”,夯实古籍保护材料根基
紧随西藏之行之后,10月16日至18日,杨玉良院士亲自率领其院士工作站团队赴山东开展考察交流活动。考察首站,团队来到齐鲁工业大学“绿色造纸与资源循环全国重点实验室”,对该校的现代造纸技术与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调研。此行旨在为古籍修复用纸的“产学研”结合探寻新路径,为修复工作储备高质量、标准化的纸张材料。随后,杨玉良院士一行转赴山东潍坊,对当地珍藏的贝叶经进行了实地调研。在同期举办的“贝叶经座谈交流会”上,杨玉良院士团队立足文理交叉的学科前沿,分享了贝叶经保护与研究的创新理念与实践经验,为与会者带来了跨学科的全新视角。
联动发展:跨区域协作与跨学科融合共谱新篇
此次院士工作站团队的西藏与山东之行,形成了良好的互补与联动。西藏之行侧重于贝叶经保护修复的实践交流、技艺提升与实地调研,而山东之行则在杨玉良院士的带领下,聚焦于古籍保护上游的材料科学研究,特别是修复用纸的“产学研”结合,并将科研成果与下游的贝叶经保护实践紧密结合。两次活动共同将上游的纸张材料研究与下游的贝叶经保护实践紧密结合,不仅为我国古籍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材料科学支撑,也推动了相关领域的跨学科融合与创新发展,为我国珍贵古籍文献的永续传承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监制|周杨鑫
审核|依旺叫
文|岩坎章拉
图|云南省杨玉良院士工作站
西藏大学藏文古籍研究所
山东潍坊希有贝叶文化博物馆